X50 Pro通過微雲台超感光主鏡頭提升防手震能力時,配合IMX598感應器縮短曝光時間,輔以AI演算法,留下你要的那個瞬間。 突破性的雙色雲階設計及輕薄機身,讓X50 Pro回歸到現代主義簡潔、明朗的初衷。 將直徑僅3.96mm極點前置鏡頭,隱藏在3D極點全螢幕之下,讓螢幕視覺更加完整,呈現全螢幕精彩視界。 數發部長唐鳳也承諾,發錢的系統228就能就位,就看立院能不能趕快過關。 Vivo X60 Pro配備F1.48光圈,號稱最大進光量增加16.8%,跟F1.8光圈的X60比較,在低光源的環境下,拍攝亮度會更提升一些。
Vivo 在智慧型手機品牌中算是後起之秀,但有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手機攝影方面更是以獨特的步調在前進。 這回 vivo X50、X50 Pro 與 X50 Pro+ 三款 5G vivo x50proplus台灣 手機正式發表,打著首創「微雲台」的旗幟,將為消費者帶來亮眼的拍攝效果,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一門三兄弟都能滿足各自有別的需求。 遊戲體驗上,以90Hz螢幕更新率對戰讓筆者非常滿意,與180Hz螢幕取樣率讓觸控更精準即時,並以高速率低延遲的5G NR行動網路,使得遊戲進行中完全不會受到網路品質的干擾。
vivo x50proplus台灣: vivo X系列 非滿版高清亮面保護貼 適用X21 X50 X60 Pro X50e 保護膜 螢幕貼 軟膜
▲ 用Qualcomm SnapDragon 765G 玩遊戲游刃有餘,首次開機即測試筆者的最愛,傳說對決的測試體驗,將畫質調到最高在大團戰也不會感到頓挫。 ▲ GeekBench 5的跑分總評,單核來到625分,多核更有183分,在價格與效能的權衡之下,每一代新的Snapdragon 7系列處理器總是提供高CP的選擇。 ▲ 基地台上直接寫明了支援的頻段,頗是有趣,4G LTE共有B1、B3、B7三個頻段,由中華電信拿下5G NR 3420MHz至3510MHz的「魚肚」位置,也就是n1、n3、n78。 而vivo X50 Pro的NR 5G也支援n1、 n28、 n40、n41、n78 ,支援 EN-DC ,支援 SA/NSA 組網,最高支援 4CA,與中華電信門號配合可相得益彰,以後升級真5G SA時,也不用再升級手機。 從7月底從京東購入X50 Pro+一陣子以來,前往台南與澎湖旅行,作為一台出遊用的手機,X50 Pro+的表現非常稱職。 以下相片都可以點超連結去看照片,或是直接到Flickr相簿下載原始檔。
這樣的表現放在當下屬於正常發揮,但再過不久恐怕就要變的完全不夠看了… 輕薄是 X50 系列的另一個強項,拋開最纖巧的 X50 不論(7.49mm 厚,173g 重),本文涉及的 X50 Pro 和 Pro+ 厚度及重量也都控制得相當好。 其中 Pro 款的重量是 181.5g,厚度 8.04mm,可以說是系列中將機能跟存在感平衡得最好的一個。 而 Pro+ 的駝色素皮版重 191.1g,厚 9.48mm,玻璃版的這兩項規格則分別是 8.83mm 和 192.2g。 在同級產品中亦屬輕巧,而且素皮版更適合「裸奔」沒那麼需要保護套,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隱形的優勢。 除此之外,以階梯概念來「化解」微雲台厚度的思路(盡管只有 X50 Pro 需要,但設計語言是整個系列統一的),也從側面進一步增加了視覺上的錯落感。
vivo x50proplus台灣: VIVO X80 X70 X60 X50 S12 V23 V23E S10E V21 PRO手機殼空壓殼 保護殼 防摔殼
44W 超快闪充让你的手机迅速回血,高效办公、精彩生活旋转不停。 超级夜景模式下遭遇低光环境,X50 Pro+ 将自动触发极夜算法,并应用 AI 降噪算法拍摄出清晰、噪点少的图片,实现超越人眼的黑光夜视,夜拍便捷更美丽。 支援33W vivo FlashCharge閃充技術,充得快用得久,無懼電量束縛,告別低電量困擾,出門更放心。 X50 Pro革命性的大眼睛-微雲台主鏡頭內含「雙滾珠懸架」結構,美目轉不停。
內建的AI自動場景辨識,除了常見的場景,在奇美博物館內還辨識為商場,其實是蠻像的,也會建議開啟超廣角。 另外,在拍攝近物的時候,也會建議為微距模式,切過去後用超廣角鏡頭拍攝。 機身上方只有一個麥克風,還可以看到5G以及Professional Photography的標語,可以看得出來vivo想要提升拍照品質的決心,確實X50 Pro+也表現非常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X50 Pro+即使採用大尺寸感光元件與潛望式長焦模組,但整個鏡頭也沒有凸出太多,是今年多鏡頭設計的模範生。 由於產品的部分規格、參數、零件可能因供應商更換或生產批次等原因發生變化,vivo保留隨時更改規格及描述以及本文所述產品之權利,vivo沒有提前通知此項更改的義務。
vivo x50proplus台灣: 系統
而 Find X2 系列今年的銷售情況跟手機本身真正的產品力不太相符,這也著實是讓人感到惋惜的地方。 實際的效果的確是有的,但問題在於這個工具只會單獨修復人臉這一塊,面部以外的部分仍會維持原來的狀態。 這就導致拍進了身體的照片,在修復後很容易出現臉、身不一的不自然觀感,因此這項功能暫時可能只對大頭照比較有用。 當然,筆者相信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甚至說隨著演算法的升級,未來修復泛黃照片之類的應用估計也不是難事。 這一次 Vivo 將手機預載的系統升級到了基於 Android 10 的 Funtouch OS 10.5,UI 整體的視覺風格變得明快了一些,不過功能上明顯的變化不算很多。 它能透過 AI 分析識別出照片中的人臉,然後透過銳化、降噪等手段以達到改善面部清晰度的目的。
整體來說,個人測試 vivo X60 Pro 的拍攝效果感想是畫質相當優異,色彩相當討喜,而且白平衡很準確,以這個價位來說有相當不錯的拍攝錄影效果,喜歡拍照的朋友一定會喜歡。 不過系統自動對焦在距離被攝物太近的話會自動切到微距鏡,畫質與景深的表現就沒有主攝好。 雲台系統被運用在許多專業的影像錄製的場合之中,雖然體型龐大,但能有效控制畫面穩定度,是許多專家愛用的工具。
vivo x50proplus台灣: ViVO 5D滿版玻璃貼 螢幕保護貼 適用 X70 X60 X50e Y52 Y20s X50 Pro V25 Y16
如果你預算只有萬元左右又想獲得5G體驗,那麼不用有任何懸念,直接選擇「破壞性價格」的realme X50吧。 2.感謝 vivo 提供產品撰寫文章,本文雖為商業合作,不過並無任何官方介入,僅確定內容是否有規格傳達錯誤。 ▲ vivo x50proplus台灣 vivo X50 Pro 電影運鏡實錄:在拍片時點選欲追焦的對象,系統便會自動將其固定於畫面中間,配合立體環繞三麥追焦,輕鬆實現電影級的運鏡拍攝。 Vivo X50 Pro 所搭載的螢幕是 6.56 吋 AMOLED 螢幕,解析度為 2376 x 1080 Pixels,支援螢幕指紋辨識解鎖、90Hz 更新率和 180Hz 採樣率,整體規格相當齊全,而且實際觀感很不錯,是一塊很細緻的螢幕。
- 提供手持可拍星空的夢幻體驗,抬頭望遠繁星點點一鍵盡收,打造前所未有全方位頂級影像與性能雙晶片觀星旗艦。
- 隔壁 OnePlus 在發表新機 Nord 的時候就說過,是 Snapdragon 765G 的存在才讓中階機有了「夠強的效能」來實現「跟旗艦相近的體驗」。
- 至於多攝系統中的其它三攝,8MP 的超廣角端表現一般,13MP 的 50mm 人像和 8MP 的 5X 潛望式長焦都具備一定的可用性,但總的來說意義更多是覆蓋焦段,存在就不如微雲台加持的主攝那般耀眼了。
- 從 X30 系列開始,但靠 X50 系列才真正實現的成功轉型,現在來看既保住了原有客群(更大機率會買 X50),同時又開闢出了新的市場(或許就是正在考慮要不要試試 Pro 或 Pro+ 的你)。
不過因為攜帶及使用都不是那麼方便,即便是小型的三軸穩定器也一樣,一般使用者根本不可能隨時把它拿來和手機一起使用。 而被廣泛使用的 OIS 及 EIS 技術卻又會造成畫面不夠完整或清晰,為了能好好解決這些的問題,微雲台影像系統就因此孕育而生,讓 vivo X50 vivo x50proplus台灣 Pro 能時時刻刻在各種場景拍出好照片。 即便只是以標準模式拍攝,就已經能得到十分不錯的畫面亮度和純淨度。
vivo x50proplus台灣: 【大螢膜PRO】vivo X50 螢幕保護貼 亮面透明MIT車用犀牛皮緩衝撞擊 超高清 刮痕自動修復SGS環保無毒 專利貼合治具
這是當下市場最熟悉、廠商開發也最成熟的造型方案,對 X 系列這樣要肩扛銷量的機種來說,它就好像是一個讓外觀不出錯的穩妥大前提。 在這個基礎上,在大矩形內再分出互有區隔中、小矩形的做法堪稱神來之筆。 「錯落有致」這四個字是對它最好的形容,如果你像筆者一樣鍾愛 Infobar 那套 UI 審美的話,相信也會對 X50 系列的處理方式讚譽有加。 X50 Pro+夜景模式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來合成,夜景色溫走暖色系、飽和度也高,跟Galaxy雙旗艦系列發色類似。 Vivo從這支開啟在夜景拍攝上進步非常明顯,即使是去年底的NEX 3與今年的NEX 3s都沒這麼好。 對於低光源的噪訊控制得宜,但高光有時候會整片過曝,夜景模式的高光演算法還得要更精進。
即使規格如此強大,但X50 Pro+的重量只控制在192.4g(皮革款191.1g),今年各家旗艦機幾乎都是200g起跳了,X50 Pro+相對輕薄很多,各方面都齊了只差防水防塵與無線充電。 我從京東購買X50 Pro+,8GB/128GB只要4998人民幣,約新台幣21200元,售價非常便宜。 台灣目前只引進X50與X50 Pro兩款,而X50 Pro+可能因為成本太高而暫時不進。 性能規格方面,vivo X50 Pro + 採用 6.56吋 120Hz 雙曲面 OLED 屏幕,解析度為 2376×1080 像素。
vivo x50proplus台灣: 蔡司加微雲台 2.0 加持,五軸防手震就是狂!vivo X60 Pro 拍攝錄影實測
而在穩定性方面,筆者自己試下來,差不多由小步快跑這樣幅度的動作所造成的手部晃動,微雲台都能起到顯著的抵消效果。 另外由於對電子防震的依賴下降,因裁切導致的視角損失也會更少一些。 「麻將牌」後攝是今年手機市場最大眾化的視覺元素,不論定位如何,隔三岔五就能見到一款背著大塊凸起的產品推出市場。 若是全部降到同一平面上看,所有相機仍是被圈在了一個大矩形的範圍之內。
誠然,兩邊的核心優勢若是能疊加到一起的話,Vivo 的相機實力會更上一個台階。 但現有的技術尚無法平衡好畫質跟厚度,想要兩者兼得的話,還需要 Vivo 更多的探索才行。 而在續航力方面,雖然用了 4,315mAh 電池的 X50 Pro 看起來跟 4,350mAh 的 Pro+ 規格並沒有差很多,但實際表現卻沒有後者那麼穩健。 在經過筆者的慣用測試後(最高更新率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聽歌、半小時上網、半小時游戲),Pro+ 可以餘下 58% 的電量,Pro 則只剩下了 49%。 正常來說兩者都可以滿足一天的使用,但能讓人徹底放心不帶行動電源出門的應該就只有 Pro+。 微雲台是這代 X 系列最為人所熟知的賣點,但如前文所說,三台新機裡其實就只有 X50 vivo x50proplus台灣 Pro 唯一一款機器搭載了這套脫胎自 APEX 2020 的拍攝輔助方案。
vivo x50proplus台灣: 手機-汐止手機現場維修中心
阿爾發灰這個顏色灰中帶藍,在金、銀、白、黑等傳統色系退潮的當代,充分展現5G NR手機的時代風潮。 ▲ 位於vivo X50 Pro上側的雙nano-Sim卡槽有別於以往筆者所評測過的所有手機,其採雙面nano-sim卡設計,這必須極高的工藝技術做到極低的公差才可剛好卡住雙面nano-sim卡而不掉落。 Vivo X50 Pro支援5G+4G,本版韌體可直接抓到中華電信5G Sim卡,並只能再插入一個nano-Sim卡的狀況下才能發動5G,要使用雙卡雙待功能功能只能使用雙4G,手機介面有提醒往後的韌體會改善5G+4G的雙卡雙待功能。 能使用Autozoom電影運鏡,點選追焦對象,自動固定在畫面中心,配合立體環繞三麥追焦,實現電影級拍攝。
首先來看一下外型,vivo X50 Pro採用6.56吋AMOLED曲面螢幕,realme X50 Pro是6.44吋Super AMOLED平面螢幕,二款刷新率均為90Hz。 Realme X50 Pro的螢幕亮度比較高,但vivo X50 Pro握持手感是比較好的,邊角設計貼合手掌;realme X50 Pro稍嫌重了些,達205公克,此是記者認為realme X50 Pro最不討喜的地方。 純粹以硬體規格來看,realme X50 Pro的效能跑分自然是勝過vivo X50 Pro,不過實際體驗過後,可以發現二款都有著讓人難以取捨的地方。 進入正題之前,跟大家說明一下,vivo X50 Pro為高通S765G處理器,定位中高階,realme X50 Pro則是高通S865處理器,屬旗艦。 Realme之所以選擇X50 Pro,而非一樣是高通S765G處理器的X50,主要原因是vivo X50 Pro、realme X50 Pro二款價格相近,皆2萬出頭。
vivo x50proplus台灣: vivo X50 Pro 8GB/256GB 灰 支援 90Hz 螢幕更新 5G
這句話確實有一定道理,尤其是這兩年高更新率面板的門檻越來越低,以及各種 Turbo 軟體最佳化。 相當一部分用戶在日常使用時,可能的確是不太能覺察出中階機跟旗艦機之間的流暢度差異的。 論擁抱高更新率螢幕的速度,Vivo 在主流手機廠商裡的動作算是比較慢的。 出貨主力 X 系列,更是到了今年 X50 這一代才突破 60Hz。
當然,中階機跟旗艦機還有一個存在差距的地方,就是長期使用後會比同期的旗艦更容易出現卡頓。 對於一款手機會用很久的人來說這的確是要考量的因素,但若是換機週期沒那麼長的話,中階的產品換起來成本也相應要更低一些嘛。 至於 13MP 的潛望式長焦端,則是筆者在這台手機上最愛不釋手的一顆相機。 vivo x50proplus台灣 5X 變焦大大豐富了拍攝的可能性,尤其在城市環境裡,非常利於進行一些主攝難以實現的構圖。 如果色彩漂亮,細節足夠的話,那它可以為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拍攝樂趣,而 X50 Pro+ 正好就具備這兩個優點。 這點在 X50 Pro 上也是一樣,實際用起來不能說有多讓人滿意,但至少可以幫你解決「先把東西拍到」的問題。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