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毅法師7大優點

「人生忙碌,所為何事?」這樣的疑問一直埋藏在初入社會就在忙碌的工作中打轉的果旭法師心底,任憑怎樣也揮不去;直至尋到生命中最篤定的抉擇-出家,才解除了對生命的疑惑。 新開張,在法鼓德貴學苑十樓烹煮一壺「禪與心 靈療癒」咖啡,也讓許多人聞香而來。 邀 果毅法師 請了曾跟隨聖嚴師父禪修多年的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系系 主任楊蓓與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所長單德興,擔任 首場主人,領著客人一起品嘗禪香,進行一場心靈療癒 ,現場一百二十位客人反應熱烈,法鼓大學校長劉安之 也親赴現場感受禪悅法喜。 至於果暉因為擁有日本立正大學(聖嚴的母校)佛教學系博士學位,而且跟隨聖嚴出家已經超過二十年,是相當被器重的一位弟子,因此,也被視為是新任方丈的可能人選。 在上述十二位法子當中,又以聖嚴在去年法鼓山傳法大典當天宣布出任首座和尚的惠敏法師,及出任法鼓山副住持的果暉法師被認為是可能接任方丈的熱門人選。 其中擁有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過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代理校長兼教務長的惠敏,更被視為是第一人選。

果毅法師

對很多在出家的生涯規劃中走得跌跌撞撞的人來說,果見法師的出家歷程毋寧說是相當殊勝而順利的。 殊勝的,是在這條從學佛伊始、到深思解脫道與菩薩道的差異的過程,甚至到最後向聖嚴師父提出要出家的關鍵時刻,都有善知識不斷地支持他、協助他,乃至於推他一把。 果毅法師 果毅法師 接著更遇到生命的大轉折,離散多年的朋友回國,在相處過程中,讓他深刻感受到身陷情執中的苦。 說到此,果賢法師特別感謝這位增上緣;而在法鼓文化的採訪工作中,從受訪者身上看到人生苦痛的示現,也讓他更能體會「無益之苦當遠離」的修行意義。 四年前到國父紀念館聽聖嚴師父演講的果賢法師,當時聽聞出家前的果毅法師說,他即將住進農禪寺,並邀請他到法鼓文化工作。

果毅法師: 活動報導

先從總壇與外壇的關係開始,法師詳細地介紹了佛事結構,怎麼開始,之後,上堂、下堂、圓滿,以及一些需要遵守的禮節和儀式,真是巨細糜遺。 法師也說明法鼓山是以正信佛教為依歸,對水陸法會的流程做了合理適中的修訂,並賦予其時代的意義。 從教育大眾各盡其責,各守其分,彼此尊重,相互關心,虔誠祝願做起,隨着法師唱誦,對佛法的觀念更清楚之外,法會也利用數位化的資源來達成環保的共識。 果毅法師 這與聖嚴師父所提倡的心五四,心六倫是息息相關的。

果毅法師

學佛的因緣來自於李恆鉞教授的接引與指導,也因為李教授的接引而親近了美國東初禪寺,並開始隨聖嚴師父學習禪坐。 十多年前的禪訓班只有五位學生,在師父親自的指導中,受益良多。 而且在一次次禪坐共修中,讓他體驗到禪修對他的改變,於是便積極投入了義工的行列,透過團體的運作,不但感受到工作即修行,而且也漸漸調整了他原本剛直的個性和行事風格。 在處理遺物時,為完成老菩薩布施的心願,他來到了農禪寺,果舫法師慈悲的結緣了幾本聖嚴師父的著作,透過師父的著作,讓孩童時候就失怙的果攝法師,在遭逢母喪的哀傷時刻,如找到了長久以來「無依」的依靠。

果毅法師: 果毅法師

法師過後開示了共修的重要性及鼓勵大家繼續護持道場。 不論用的方法是經行,臥禪,數息或隨息,在過程中,讓原本未修行前的散亂心保持專注集中,進而統一之後達到無心,這就是聖嚴師父所整理出來頓法中的次第化漸修法門。 這法門就是要讓更多人來學習禪法,並且綿密不斷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我初聞水陸法會,是在2010年的十月中,距離法鼓山大悲心法會的一個半月前,從舊金山分會收到的訊息。

果毅法師

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果得法師說:「這是自己過去所造的業。但他更了解了『情執』的可怕,也增強了我的出離心。」因此,他坦然的接受這些障礙,卻仍不改學佛的初衷、堅定的道心,終於讓這些障礙逐漸減少。 雖然早與佛教結緣,但是果得法師並沒有理所當然的成為佛教徒,直到踏入社會,看到熟識的許多朋友在宦海中浮沉,往往一夕變天,才讓他深深的感受人生的無常及如夢如幻。 法會儀軌的進行是「立體」的、感官多元的,很容易讓人心思散亂,眼花撩亂。 如果沒有將心安住下來,即使身在禮拜、口在唱誦,心中卻熱鬧喧譁不已,不容易得到真正的利益。 通常對於不熟悉的環境、人事、儀文、儀軌,或是不如自己預期的情況,我們總是慣性地產生排斥、指責、挑剔、抱怨。 所以幾乎在每次法會中,都可以看到很多人為了座位、次序等事斤斤計較,甚至發生齟齬。

果毅法師: 佛法園地

楊蓓十分肯定湯亭亭透過 禪修與寫作的結合,並指出這在心理治療上稱作「 生命書寫治療」,透過書寫面對自我,進行自我療 癒;此外包括像園藝、雕刻、拼布治療等都具有類 似的效益。 楊蓓也提到西 方心理治療在高度專業發 展後,轉向東方取材,那 就是禪,這一路徑也讓西 方趨之若鶩。 西方現在流 行的「全人治療」,強調 的身、心、靈療癒,其實 便是東方的生命傳統。 單德興分享自身參與的兩 次經驗,首先解說工作坊 的日程表,從早上十點到 下午五點,安排了自我介 紹、十五分鐘的靜坐、寫 作、午餐、戶外經行、念 出作品練習傾聽,還有給予正面的建議,最後以十 五分鐘的靜坐結束一天的 活動。

果毅法師

就在「傳法大典」舉行屆滿一年的九月二日,聖嚴法師終於將其擔任已經十七年的法鼓山方丈棒子交給原擔任法鼓山關懷院監院、僧團男眾部副都監的果東法師。 果毅法師 雖然今年五十一歲的果東,跟隨聖嚴剃度出家已經十二年,但是相對於其他同門師兄弟而言,他出家的資歷並不算太深,因此,許多信眾都沒想到方丈會由他接任。 果毅法師先引用《中阿含‧林品》的幾段經文為例,說明一個團體若能提供正確的修行方法、指導正確的修行觀念,那四眾就可安心的依眾靠眾,在這個團體當中安住、跟著這個團體來學習。

果毅法師: 禪修與身心靈療癒

而曾經對生命徬徨的他,也因為聖嚴師父在禪七的一句:「生命的目的在受報,意義在盡責,價值在奉獻。」讓他更加的篤定,而去年因採訪「出家生活體驗營」,在活動結束前的「捨戒」儀式中,許多今生無法出家的菩薩們不捨地脫下戒衣,並淚流滿面。 那情景驅迫果賢法師認真去面對自己:「不知道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得聞佛法。」而過去所擔心、怕苦的心態,也因一股菩提心和成就道業的心,而不再重要了。 心念一轉,他於是在眾人意外的眼光下成為去年結夏安居最後一位上法鼓山的住眾。 參加水陸法會除了先應具備正確的態度,還可輔以「五種心」:不著相的心、感恩的心、分享的心、開放的心、安定的心,讓一場經懺法會,在廣修供養布施的同時,兼具佛法觀念的指導和修行方法的練習,真正做到冥陽兩利,自利利人。

果毅法師

學習常不輕菩薩,將所有眾生當成菩薩行者、未來佛,是練習著折服我們的傲慢,消融我們頑強的自我中心,就是一種從有我到無我的練習。 對於這樣的說法,果澔法師心中起了疑惑,直至體會到佛法講眾生平等的「慈悲」,才深深打動了他的心;心中一股尋求生命的超越與弘揚佛法的心情越來越欲罷不能。 在大哥的接引下,他認識了佛法,並且渴望藉由皈依讓自己的生命「返還於白」,找到心的依止。 後來機緣成熟,他參加了禪七修行,恍然大悟原來過去心念與行為脫離的人生,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這是他二、三十年的生命中,第一次實實在在地完全面對自己,也終於清楚了此後人生的方向。 十年前,他第一次參加禪七,體會到佛法的「中觀」思想,這樣的觀念適切地解答了他對人生的疑惑。

果毅法師: 法師開示

一種想要出家修行的願望開始滋生,但是他知道時候未到。 果毅法師 雖然有時忙碌的工作掩蓋了所有的思緒,但是一股不安的心則在他一次次參加寺院的活動時得到了些許的平靜。 雖然曾興起上佛學院的念頭,但礙於工作與責任的考量,他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再度回到那種工作等於全部生活的日子中,直到看到安和分院的禪訓班廣告,才又為他燃起了一些生命的希望。 決定出家時,學佛的父母滿心歡喜的祝福他,果霽法師說:「感恩父母的成就,令我此世得現沙門身。更慶幸得遇師父這樣的大善知識。」提到成就他出家的一切因緣,果霽法師不由得心生感激,包括曾經鼓勵他的果竣法師、果建法師、果舟法師和果時法師。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師父這一句話,一次又一次不斷的敲擊著初學佛的果霽法師的心,對於他心中的疑惑似乎也提供了答案。

  • 自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在朋友眼中,對錢財、物質、婚姻都沒有興趣的怪人,雖有自己一套生活方式,卻無法滿足他內心對生命意義探求的渴望,「生命所為何來?」是他時常思索的問題。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會中各種儀軌作法,包括儀式的進行、陳列、布置,以及儀文的語言文字、音聲梵唄等,都是「相」。
  • 看到這些自己開電視台、自己當明星的大法師說出這種言論,那麼我們對台灣的雄三飛彈會發射擊中台灣自己的漁船,就一點都不訝異了。
  • 雖然早與佛教結緣,但是果得法師並沒有理所當然的成為佛教徒,直到踏入社會,看到熟識的許多朋友在宦海中浮沉,往往一夕變天,才讓他深深的感受人生的無常及如夢如幻。
  • 儀文法本是平面的、敘述性的,儀軌的進行則是立體的、多重感官一時具現的,例如拈香、執爐、散花,或是禮拜、唱誦等等,透過眼見、耳聽、鼻嗅、口誦、身禮等,交融產生個人獨特的內在體驗。

台灣人的宗教行為也是一樣,法師講真的佛法、要大家認真修行,沒有人要聽。 信眾吃下這種米湯,生前死後往哪裏去,大家都不管的。 楊蓓強調禪修是淨化的過程,透過不斷自我對話與練習,而誠實面對自我,這就是心靈療癒的結果,但心靈療癒不一定會讓人完全變好,甚至不可能達到所謂的完全回復,重點在於讓人可以面對過去創傷而生存下去。 楊蓓並以其個人的諮商輔導經驗進一步指出,我們要了解創傷已經發生是不會改變的,會變的是人的念頭,尤其可以透過奉獻與服務,在助人的過程中因喜悅生出,而引發正面的力量,這就是一種心靈洗滌。 「應用禪修的方法療癒身心靈」應不須達到「開悟」的階段,應於初習禪修者,即可運用禪修方法療癒身心靈傷痛。 因為事前作業保密工夫到家,因此,除了僧團之外,沒有其他人知道誰是新任方丈人選。

果毅法師: 活動報導

而那時佛法感動他的,是因為在同學們一片算命的風潮中,他聽聞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話,感到生命有了出路,不再只是紫微斗數命盤中十二個格子決定一生的宿命。 一向樂於助人的果雲法師,接引了無數人學佛,同時加入了護持佛法、法鼓山的行列,而能為眾生奉獻,是他最感到歡喜的;因為抱著「每一位眾生都是我的母親」之心面對大眾、奉獻自己,也成就了自己,這正是他一向抱持的「以菩薩道成就解脫道」心願。 因需要教書,法師的第三項活動「水陸法會的精神介紹」,及第四項活動半日禪,我都沒法參加,但從參加者敘述得知大眾都感覺到很受用。 暨聖嚴師父禪法的層次化教學簡介後,果毅法師也對師父所著的禪修書籍做了清楚的介紹。 果毅法師將聖嚴師父三十本著作,分為五大類:應用類、基礎類、原典釋義、專修類和原典選輯。

  • 湯亭亭本身曾遭遇祝融,導致一無所有,連完成過半的稿子都毀於一旦 ,這樣的傷痛卻讓她產生同理心,加上她曾與一行禪師禪修,所以結合寫作與正念禪,主持退伍軍人寫作工作坊。
  • 我們希望藉由此體驗促發生命情操、宗教情操的提昇,進一步從「有相」進入「無相」。
  • 因為到了那個清淨國土以後,才能真正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並藉由佛菩薩佛力加持,繼續不斷地修行到更高的境界。
  • 接著講解印度的次第禪,並摘錄《壇經》以點出頓與漸的關係。
  • 因此,即使法鼓山的硬體工程無法在其手中順利完成,他「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及弘法利生的菩薩精神,都將持續在人間社會散播著。

第五天拜佛時,突然產生一股強烈想出家的心念,發現佛法正是他追求的,精進、充實、奉獻的出家的生活更是他所企盼的,果迦法師當下在佛前發願出家。 念佛或禪法均是收攝身心的方法,修禪當修淨、修淨當行禪。 念佛法門與禪修法門並行不悖,猶如寄雙掛號信一樣,多加一層保障,確保我們可以早日成就道業。 『求生淨土』是佛教各宗的交集,並所共同提倡的,而非只是淨土宗的獨門法寶。 萬法歸一、等無差別,念佛或禪定均是修行的法門,條條道路通羅馬,目的均是求解脫,所以禪淨是中國佛教的真正特色。 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修行的法門,而不是解脫的避風港。

果毅法師: 佛法園地

水陸法會最初的起源,是為了施食冥界眾生,其後成為漢傳佛教規模最盛大、最隆重的一場經懺佛事,且早已廣泛深入於市井民間,與中國人的生活、民俗、信仰、文學、藝術關係密切,也與佛教在中國的興衰榮枯息息相關。 所以參加法會,不妨練習著提起觀照的工夫,隨時把心收攝回到當下的唱念、動作中,身心放鬆,清楚覺照。 進一步則是將身心安住、融入在儀軌的行進中,不受心中妄念紛飛的影響,不受身體痠痛、疲累、不適的影響,只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動作,知道自己的覺受,如同禪修默照的方法,「照」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狀況、自己的動作,「默」則是不受影響。 如果能這樣自我練習,一場水陸法會,就如打一次禪七,對身心的淨化提昇,必定有所助益。 水陸儀文中也提到:「……所修齋法,福利所及,無有邊際,固雖三寶聖賢,無緣大慈,普救普護,所能至此,實在乎施主勤勤懇禱之心。」(註18)所謂「勤勤懇禱之心」,必出自於內在真誠的尊重、恭敬之心。

有時候前一刻法會才剛結束,下一刻就為了一點小事而怒氣沖沖,把之前唱念的儀文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實在令人惋惜。 如果一場法會不能達到上述功能,不能體解儀文儀式背後的真正意義,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甚至拘泥形式、執著形式,那就是不理解《金剛經》所說的:「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就完全失去法會應有的功能和目的了。 出家前的果乘法師,在台灣金融界有相當傑出的表現;赴美取得底特律大學企管碩士後,在美國銀行界長達十七年的工作時間中,優秀的表現,使得雇主以每月加薪的方式獎賞她。 其實這個問題,從小學到五專畢業、當兵,進入電腦公司工作,到結婚生子,始終盤繞果覺法師心頭不去,但也一直得不到解答,只好暗將問題悶在心頭,仍舊像一般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打轉,不清楚忙碌的目的為何。 這時我們必須再順帶提到法鼓山新加坡法子果峻變裝跑酒店事件。 他當時引拾得大師:「〝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回應媒體,就跑了。

果毅法師: 果毅法師

最後,法師以「應用」、「基礎」、「原典」、「專修」、「選集」來介紹師父的禪修書籍,並鼓勵大眾深入師父的書海,圓滿結束此次的灣區弘法行。 聖嚴師父將南傳及藏傳佛教的優良面及實用面運用在傳統的禪法中。 初學禪修者可以先用柔軟的八式動禪來調身,再用呼吸法調息,讓身心安定。 並以「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做為結語。 心的開放,就是讓心處於一種學習的、柔軟的狀態,既然是學習,就沒有什麼是不能接受的,任何順逆因緣都是成長的契機。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會中各種儀軌作法,包括儀式的進行、陳列、布置,以及儀文的語言文字、音聲梵唄等,都是「相」。

果毅法師: 禪修與身心靈療癒

除了午餐可短暫交 談,另下午的作品展讀與 回應時間外,全程禁語。 果毅法師 在引言人辜琮瑜開場後,單德興從自己的專業領域切入主題,介紹知名華裔美籍作家湯亭亭的寫作工作坊,透 過寫作來幫助退伍軍人進行心靈療癒。 湯亭亭本身曾遭遇祝融,導致一無所有,連完成過半的稿子都毀於一旦 ,這樣的傷痛卻讓她產生同理心,加上她曾與一行禪師禪修,所以結合寫作與正念禪,主持退伍軍人寫作工作坊。

更好笑的是,法鼓山成立至今,也不過20幾年,之前都是聖嚴師父在當家作主,法鼓山的歷史就是從師父到現在而已。 法鼓文化基金會觸犯刑法侵占罪案件之後,我們認為「主其事的法師必須負起行政責任」,但是法鼓東丈、光監循私包庇了她們,回過頭來找出自己騙自己的說法。 東丈說,這是歷史共業,錢都沒有花用,也還給基金會了,所以不能怪主犯的法師,她們沒有行政責任。 看到這些自己開電視台、自己當明星的大法師說出這種言論,那麼我們對台灣的雄三飛彈會發射擊中台灣自己的漁船,就一點都不訝異了。 地下電台賣、直銷公司的假藥,就花大錢買來拼命吃,吃完再去洗腎,大家愛不釋手。 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近日他在臉書上傳一段影片,大談面對丈夫外遇和別的女人偷腥時該怎麼辦,他主張「當假的看你就不會執著,假的」,引起了軒然大波。

又認為『淨土法門』似乎是在修小乘、而非中國佛教強調的大乘,只是求來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自我的解脫! 第五項活動是「聖嚴師父禪法的層次化教學簡介及禪修系列書籍介紹」。 法師先介紹禪學裡頓悟與漸修的概念,指出頓悟不等於頓修,因修的過程離不開漸。 接著講解印度的次第禪,並摘錄《壇經》以點出頓與漸的關係。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