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土庫鎮中山路上有間歷史悠久名為「鳳山寺」的老廟,主祀神為「廣澤尊王」。 根據成大歷史系陳梅卿教授研究專書「說聖王‧道信仰」該書的調查,「鳳山寺」廣澤尊王廟興建於明崇楨8年(1635),且與土庫、虎尾四周來自原鄉福建省泉州府人士多所關聯,並與南安縣詩山鎮的「鳳山寺」有極深的淵源。 民國99年鳳山寺的廟體尚未遭到敲除改建之前,正殿神房的上方楹樑懸掛一方題有「威武神烈」的匾額。 廣惠尊王 分身說:中國泉州南安祖廟的說法則傾向於太保應為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分鎮於南安各地。
(圖/WIKI圖庫,Outlookxp)廣澤尊王就是俗稱的「郭聖王」、「翹腳王」,在台灣是強勢信仰之一。 廣惠尊王 而今天要介紹的廣惠尊王是歷史上的知名人物,祂就是東晉的知名政治家謝安。 有一種說法,廣惠尊王的信仰是陳元光(開漳聖王)率領軍民開發漳洲的時候帶到漳州的信仰,成為漳州人的守護神之一。 之後漳洲先民渡海來台開墾,也將廣惠尊王的信仰帶到台灣。
廣惠尊王: 廟宇
廣惠尊王,姓謝名安,字安石,晉代陽夏人,在民間信仰中被尊稱為護國尊王、王公、謝元帥、謝府元帥、廣應尊王、顯濟靈王等。 廣惠尊王謝安是晉代陽夏人,為晉代名將,曾協助東晉打贏淝水之戰,任尚書、太保等職,逝世後追贈太傅,追封廬陵郡公。 在民間俗稱護國尊王、王公、謝元帥、謝府元帥、廣應尊王、顯濟靈王等。 廣惠尊王 除了廟中建築具特色外,廣惠尊王的神蹟亦為居民所津津樂道,如果小孩受驚需要收驚,或即將去服役的役男,可以向廣惠尊王求取虎皮,護佑平安,亦以此規劃「求一塊虎皮保平安」等相關活動,成為在地文化特色之一。
- 烏石林氏的廣惠宮廟公林錦財(林坤成),與父親林柏茂當廟公時都會幫人剪虎皮給信徒,但到林錦財繼承廟公的時候,虎皮只剩下一包香菸盒的大小。
- 當時古廟建築師葉永韶意外發現廟內的八仙桌背後有跟隨蔣渭水勞農運動的陳銀生在1930年的落款,上有「勞農兄弟團結」字樣。
- 廣澤尊王本名郭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生於後唐同光年間,誕辰為二月廿二,全家世代居住於郭山腳下。
- 發起建廟的因緣,據當地耆老的說法是:林木溪曾於往返大南澳運木材蘇花公路途中,王公預先告知前部車輛會有故障,遂換坐後部車輛,果不其然,前部車輛故障且差點跌落下海,但隱約發覺有隻長毛的大手撐著,事後問王公,得知王公要他蓋廟。
- 同年,林俊領導紅線會起事,攻入永春州城,這時城北山上忽然出現大量兵士和郭姓軍旗,城內官兵見到後士氣高漲,很快收復城池。
- 新婚夫婦妖氣去除後,立即擺設酒宴,招待族人鄰居。
- 而且謝安從戰前的「圍棋賭墅」到戰後的「小兒輩大破賊」,自始至終一直採取極為冷靜的態度,對於穩定當時建康的人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各地分靈出去尊奉廣澤尊王的廟宇,許多也都稱為鳳山寺。 1966年,南安鳳山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夷為廢墟。 1979年,在新加坡、菲律賓、台灣等地信眾捐助下,鳳山寺得以重建。 廣惠尊王即東晉的謝安,據《漳浦縣志》記載:「謝東山廟,浦鄉里在處皆有之,相傳陳將軍自光州攜香火來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於民間」。 所以,當「烏石林」族人移民來台,自然從唐山故鄉攜來所崇奉的王公,以保佑渡海安全及墾殖順利平安。 利澤簡廣惠宮起源於林姓家族所奉祀的守護神,清朝中葉福建漳浦烏石林的林姓族人來臺開墾,到宜蘭利澤簡一帶定居。
廣惠尊王: 文化資產
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 謝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應敵。 廣惠尊王 太和六年(371年),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族誅陳郡殷氏、潁川庾氏兩家三支士族,貶斥武陵王為庶人,實際控制了東晉的所有州府,聲勢如日中天。 謝安與另外兩家大士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聯合,與之周旋,並於咸安元年(372年)七月簡文帝病重之時,逼簡文帝改寫遺詔,阻止了簡文帝打算將政權拱手讓給桓溫的打算。 謝安見了以後,總是藉故修改,拖延時間,沒幾天,桓溫病故,加九錫的事情也就不再被提起了。
中國大陸與海外華人社區通過廣澤尊王信仰網絡進行跨地區的交流,在謁祖進香的同時,知識、財富等資源也一同流動,移民和故土之間的感情由此得以維系。 如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曾是當地南安裔華人唯一的公共機關,行使著會館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則成為當地南安裔華人「抗日愛國」募捐活動的基地。 廣澤尊王的祖廟為南安鳳山寺,又稱郭山廟,位於福建泉州南安市詩山鎮坊前村,建於廣澤尊王坐化之地。
廣惠尊王: 廣惠尊王 你知道是哪位嗎?
當年渡海來臺時,也將故鄉守護神「廣惠尊王」一起迎請來臺,起初供奉在林家公廳,後來廣惠尊王不只庇佑林姓族人,也時常為居民指點許多疑難雜症,深受大家敬仰,於是在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倡議建廟,在地人稱王公廟。 香港北角的開元禪寺供奉廣澤尊王,每年農曆二月廿二舉辦神誕活動,並以「廣澤尊王誕」之名入選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整修過利澤老街的利生醫院、利澤廣惠宮、王公廟、民家館的葉永韶,除替居民發行社區報外,還策畫恢復求虎皮保平安的活動,以繪本寫下這個在地故事,讓利澤國小偶劇團把它改編成戲劇。 在當地舉辦走尪民俗時,利澤國小的學生就曾在廣惠宮前在臉上彩繪虎面,向王公求虎皮做福袋。 根據烏石林氏(浯江林氏)來臺第四代林朝欽和林朝陽於1972年手撰,先祖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家七口從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錦江社南門外黑石林(烏石林),渡船由清水港尾進入利澤簡堡薴仔園定居,後代居在利澤簡、下福、五結等地。
此廟今貌為1951年重建,為單進三開間的單體建築,廟地用地15.00坪,建坪10.80坪。 室內特徵為面開三間(8.15 m),進深13架(7.90 m),前3架深屬步口廊,入室內7架深屬祭拜空間,之後神龕採凹壽隔斷。 2007年9月經信徒大會,正式推選委員成立管理委員會,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由林茂長醫師擔任主任委員。 當時古廟建築師葉永韶意外發現廟內的八仙桌背後有跟隨蔣渭水勞農運動的陳銀生在1930年的落款,上有「勞農兄弟團結」字樣。 直至民國50餘年,由於利澤簡的沒落,烏石林家族紛紛外遷,廣惠宮的香火日益蕭條,淨尪儀式也因而中斷。
廣惠尊王: 廣惠尊王 你知道是哪位嗎?
耆老口述,烏石林氏來臺祖渡海來臺之前,與兄弟平分家中所祀的諸神明,結果分得廣惠尊王,最初神像供奉在林家公廳,後來村人有疑難雜症者,紛紛上門,因此同治十年(1871年),由乩童倡首建廟。 據耆老的口述,烏石林第一代祖先渡海來台之前,與兄弟平分家中所祀的諸神明,結果分得廣惠尊王謝將軍。 最初,廣惠尊王是供奉在林家公廳,祂有抓乩童,替人問身體,村人有疑難雜症者,紛紛找上門,十分靈驗。 同治10(1871)年,由於王公威靈顯赫,由乩童倡首建廟。 宜蘭縣政府於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3月23日,因利澤簡廣惠宮為當地信仰特色,以及是西元1950年代建築代表之一等理由,將利澤簡廣惠宮指定為縣定古蹟。
「怎會突然唱情歌?」王公突如其來的行為,令廟方不解;透過乩身請示,才發現三聖王公墜入愛河,執事人員抽絲剝繭,原來王公愛上的是聖誕當天也有到場的「阿女娘娘」。 去年,陳姓夫妻有事相求三聖王公,事成後在王公聖誕請歌仔戲班還願;沒想到,生日慶典結束,三聖王公每次起壇時,都透過乩身哼著歌,執事人員翻譯後才發現唱的是「情歌」。 宋代建炎四年,有湯姓土匪率眾四處劫掠,逼近鄉里。 一天下大雨,河水上漲,郭將軍顯靈,身穿白衣、騎白馬,誘導匪賊渡河,結果許多人溺死,鄉里因此得以保全。 紹興年間,有鄉人到行都臨安去,隨身攜帶著供奉郭將軍的香火。
廣惠尊王: 十三太保
1960年代,由於利澤簡的沒落,烏石林氏家族紛紛外遷,利澤簡廣惠宮香火也日益蕭條,此儀式也因而中斷,改由新婚夫婦親自到廟裡膜拜。 林文明認為該習俗可能在警示後代謹守家業,好好努力,莫被女色所迷,但因新娘常被鞭炮炸傷,可能因此停辦。 烏石林家族來台定居利澤簡之後,繼續舉辦著淨尪儀式。 每年元宵節那一晚,廣惠尊王神轎照例出巡烏石林家戶,在值年爐主的陪同下,特別走訪新婚家庭,一路上鞭炮聲隆隆。 當晚新婚夫婦必須待在新房內,等到王公的輦轎抵達時,立刻下跪求藥,王公隨即施方解救,消除新人身上的妖氣。
曾隱居東山,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贈太傅,追封廬陵郡公。 廣澤尊王就是俗稱的「郭聖王」、「翹腳王」,在台灣是強勢信仰之一。 1906年2月14日《台灣日日新報》有一則〈神弄新娘〉的報導寫宜蘭廳下利澤簡有林姓烏石者,在本年舊曆元宵前後,設香案在門前,並讓新婚的女子艷粧麗服端坐於堂中。 同族之人各扶神輿神像到其家,舞躍旋轉,稱之「弄新娘」;人們還以大小紙炮擲擊神輿,名曰「爆尪」。
廣惠尊王: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台灣目前主祀廣惠尊王的廟宇並不多,但也不乏歷史悠久的廟宇,例如位於宜蘭五結的利澤簡廣惠宮,在清朝同治十年就由當地的林姓家族建廟,至今已是當地族人的信仰中心之一。 傳說有位從唐山來的商人,攜帶虎皮來利澤簡尋找訂貨人,卻在此廟發現到主神像就是當初來訂貨的人,遂將虎皮奉獻給廟方。 另種虎皮的傳說由來,依據利澤簡文教促進會常務理事林文明講述,原先是烏石林林氏家廟的利澤廣惠宮,有一年鬧瘟疫,居民夢到神托夢說將賜藥,不久即在河口浮現一張虎皮,居民遂迎虎皮到廟裡煎藥。 相傳此虎皮能保佑小孩驚嚇療、及保佑服役者,因此信徒會來祈求分一塊小虎皮。
- 主祀廣惠尊王、陪祀五顯大帝、左祀灶君、右祀土地公與土地婆。
- 1934年五結庄役場所調查的《寺廟臺帳》,就有登記此廟財產有一件虎皮。
- 謝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應敵。
- 日治末期因為風災關係,使廟宇毀損倒塌,因此將廣惠尊王與眾神像移至利澤簡永安宮。
- 如新加坡水廊頭鳳山寺曾是當地南安裔華人唯一的公共機關,行使著會館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則成為當地南安裔華人「抗日愛國」募捐活動的基地。
- 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17萬。
- 傳說有位從唐山來的商人,攜帶虎皮來利澤簡尋找訂貨人,卻在此廟發現到主神像就是當初來訂貨的人,遂將虎皮奉獻給廟方。
3.廣惠宮為單進三開間之單體建築,廟體雖小,但廟貌儼然,建築構造與木雕、彩繪等建築裝修、裝飾均具地方特色,表現出宜蘭地區戰後初期(1950年代)廟宇建築之營造技術特色。 2011年,南安「廣澤尊王信俗」進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 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 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台灣的神明很多,有時候神明的聖號很相似,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位神明,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廣惠尊王跟廣澤尊王在聖號上只有一字之差,但並不是同一位。
廣惠尊王: 廣惠尊王
新娘就長夜危坐,任人觀覽,直到神像鬚眉被燒燬焦,才可起來拜謝諸神,然後退入。 報導時寫當事者亦不自知原因,只知道是遵循先代遺例。 在利澤地區的「烏石林」,雖屬同宗,但各房派的移居時間、地點各異,依據《林德公族譜》所載:林德公夫婦於嘉慶16(1811)年,由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舉家涉海遷台,原居住噶瑪蘭利澤,數載後再遷居五結鄉社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