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法義分享10大伏位

此願所化的乃九法界眾生,不僅人道的眾生蒙佛光注照慈心作善,身心安樂,乃至三惡道的眾生,見阿彌陀佛光明,正在遭受的拷罰之刑苦皆得休止,無復苦惱,歡喜踴躍,信根增上,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從地面到虛空,有著無量的宮殿樓閣,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四週佈滿眾多的寶樹,諸如栴檀樹、吉祥樹等。 國土中所有一切萬物,都以無量眾多的珍寶與百千種妙香和合而成,香光顏色奇妙映飾,莊嚴華美,超勝天上人間所有莊嚴景觀。 其香瀰漫普熏十方世界,他方世界的菩薩聞到寶香,都能自然地修習一佛乘的佛行。 這一願啟迪我們,欲得辯才智慧,宜從受持讀誦經典開始。

以下就簡單的來說明修四念處的利益:一、使眾生清淨。 知道這些佛教里的常用詞語的真實義,勇敢地做好「心靈環保」;為自己,無量壽,這叫修行。 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隨分閱讀;然,利樂一切眾生.. 惟末學愚昧對理, 這就是空的意思。

目錄(立即跳往)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什麼才是成功的標準

《無量壽如來會》云:「彼國眾生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證知,我等眾生深信切願,念佛求生,即是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能到彼岸涅槃處。 這一願還向法界眾生提供了這樣的信號:一個生命體的最高價值是成就佛果。 在如是崇高的生命目標面前,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悉皆夢幻泡影,終究歸於破滅,都是流沙上的高樓,難免塌陷之虞,唯有自性涅槃之常樂我淨是真實永恆的。 龍樹菩薩於《大智度論》中曾開示:行人不得阿惟越致,欲度眾生,無有是處。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三種感受的每一個感受可以分為有染,這是依於欲樂的受;及無染,是依於善心的受。 有染樂受從享受欲樂生起,當它生起之時,必須即刻作為受念處禪觀的所緣。 無染樂受是從善心出發,例如布施、持戒、修禪、行善時的善心相應而生起的受。 這種受雖然無染也必須以無常、苦及無我來觀察。 不管是有染或無染之受,禪修者都必須要不執著它,只有將它作為禪觀的所緣。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真身住世,為末法眾生帶來了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無上解脫之法。 本站收錄有南無羌佛親說之法義、度生聖量事蹟、鑑師之道、佛弟子解脫成就事例、學佛受用文章等佛教正法之資訊。

如大目犍連以天眼見到他的母親在餓鬼道受苦,悲切拔母之苦,盂蘭盆會由斯啟建。 地藏菩薩因地作光目女、婆羅門女的時候,現量見證到地獄眾生乃多生多劫之父母,便發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宏願。 見到他方淨土殊妙莊嚴,油然生起讚歎傚彷之念,厭苦欣淨之心自然成就。

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 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 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 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佛教法會與聖蹟

寶樹之莖枝葉果皆輻射無量光色,照耀無極。 光色之中又能現出他方剎土種種莊嚴景象,令諸往生者油然生起止惡揚善之心。 諸往生者見到寶樹的形相,聞到寶樹的聲音,嗅到寶樹的香氣,嘗到寶樹的果味,繫念寶樹的功德,都能身心柔軟,乃至得到甚深無生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淨澈亮,無諸煩惱憂患。 道場樹能做殊勝的佛事,令諸往生者破無明、顯智慧、證佛果。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第二階是以樂為受念處禪觀的所緣。 在第一階及第二階的覺知喜、覺知樂的階段,修行者還沒有到達三禪住正念、正智,因此修行者有時還會偶然失去正念,生起我見或我所、我慢等對欲界、色界的欲貪,也就是執著自己喜受、樂受禪境的欲貪。 到了第三階已經住正念、正智,因此若有執著生起即能很快的被覺察到,立刻以智慧斷除對喜、樂的欲貪,將他的過程做為所緣,這就是受念處第三階心行覺知的修法。 既然妄想欲貪生起立刻就被智慧斷除,此時就覺知心行出入息止息。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淨土法義分享 第一冊

目的就是學厭離五陰及五受陰欲貪,到達滅盡欲貪,瞋恚及愚癡,自證涅槃,到達究竟的解脫煩惱痛苦。 如果體驗到一切法是無常,若身受心有所變化或病、老、死就不會有所惱苦。 正念的培養是要靠一種溫和柔軟的努力,培養正念禪修者,必須要經常的提醒自己以很溫和的方式來保持注意著當下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 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觀照清楚當下任何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的企圖心想要得到什麼? 如果用想要企圖得到什麼的心去修正念,那結果是回到原地,不會有進步的。 不要試圖想要去控制妄想或妄念,選擇一個適當所緣(觀照的對象),然後持續不斷的保持念茲在茲去觀照所緣的情況,從中就會體驗到生滅無常。

  • 如《法華經》所載,有於大通智勝如來座下發菩提心,由福德力薄故,退失大乘菩提心,塵點劫來,墮在聲聞位。
  • 爾時的法藏菩薩已是登地的聖人,稱心弘願,妙德難思。
  •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 出入息念未修到純熟時,是觀察出入息從鼻進出;息念純熟了,專注和正念增強穩定了,則能覺知出入息念遍滿全身,甚至氣息從全身毛孔出入。
  • 感召聖蹟 第三世多杰羌佛證明了如來正法 羌佛說:「馬上下暴雨。」大家心理默數一、二,果然不到兩秒鐘,突然暴雨降下,這些鳥果然不停場,繼續配合暴雨起舞,沒有被雨打走。
  • 三、初期大乘佛教(部派與大乘並立之佛教)。

真實智慧是無量光,無為法身是無量壽。 無量壽即是實相身,實相無相無不相。 由慈悲願力故,無量光壽名號功德法爾自然地轉化為濟度眾生的音聲符號(為物身)。 十方眾生處處攀緣,不住實相般若,無能顯彰法身功德。 阿彌陀佛善巧地把無形的實相凝聚在眾生可以把捉的音聲符號中,令眾生在執持佛號的當下就與實相的氣分相接,引發無量光壽性德。 六字洪名具足佛地果覺之全體功德妙用,具足理體三寶的功德,諸如無相心佛之佛寶,無為大法之法寶,無漏真僧之僧寶,令執持名號的行人,快速契入菩提涅槃,證得種種無生法忍。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而在西方淨土,念頭一動就能聽聞,不想聽聞便寂爾無聲,由心回轉,任運自在。 且聽到三惡道眾生劇苦聲音,能增進大悲心;聽到諸佛如來講法的音聲,能增上福慧;聽聞菩薩對談討論佛法,平添渴仰之忱。 證知阿彌陀佛令往生者具備天耳通,為往生者的道業修行提供增上緣,用以成就菩提道果。 這是指有一類往生者,曾經發過大願:往生極樂淨土之後,要立即回入生死園煩惱稠林,救度有緣的苦難眾生。 離開極樂淨土回入他方世界就稱為「壽終」。

  • 愚癡的人是每一次的造作都產生業,用來捆住自己,這叫愚人自縛。
  • 然無論何種根機,悉能乘佛願力往生淨土。
  • 如果生活時時充滿清淨喜悅,那麼生命就是一種享受!
  • 七十五歲壽終往生,為酬本願,很快回到娑婆世界的中國,示現過國王、比丘、居士、屠夫乃至官妓等,與眾生和光同塵,教化有緣。
  • 正念既不迷戀好的心理狀態,也不逃避壞的心態,不攀緣愉快,也不逃避愉快,對當下所發生的一切都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壓抑、逃避或愛染。

正念太強而疏忽了專注,反而會產生掉舉,因此保持正念和專注的平衡仍是四念處禪修的要領重點。 起初要培養正念和專注平衡雖然比較困難,一旦擇法覺支生起時,就自然的會保持正念和專注平衡發展了。 例如《雜阿含經》二六三經中說:精勤修行三十七道品,不必刻意地去知道今天是否會漏盡,或是明天會漏盡,但總是知道會有漏盡的一天。 正念的禪修是不離生活的,因此不限制在於一個點或固定目標,還是只有限定的範圍,如果這樣的話,就是試圖把正念禪修和日常生活分離。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代眾生擔黑業與返老回春對比法相

毛義在接受官位的時候,還露出微笑,所以這些朋友都逐漸遠離他了。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西方淨土,一切資生用具,應念而至,種種滿足快樂。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而阿彌陀佛此願勝德,能令帶業往生的凡夫速疾獲得無量的智慧辯才,所謂四無礙辯才:一者法無礙辯,對所詮的教法能夠準確歸納並如實宣說。 二者義無礙辯,知教法所詮顯的義理而無滯礙,並能種種善巧加以宣說。 三者辭無礙辯,通達一切諸方言辭、俚語,隨順國界區域說種種語言,如同步翻譯。 如來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四者樂說無礙辯,即心情愉悅願意宣說經法。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南無大悲觀世音十大願與六回向生命是美麗的!願你生命的每一時刻都充滿愉悅。祝福您! 福報像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這一句佛號是整個佛法的大總持法門。 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換句話 …

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

阿彌陀佛光明徧照十方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阿彌陀佛光明徧照法界,攝受有緣眾生往生西方淨土。 彌陀光明內蘊著十二種功德,阿彌陀佛又稱為十二光如來。 第一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稱性光明,廣大如虛空,究竟無邊際,光明徹照。 無量光能拓寬眾生狹劣的心胸,如天普蓋,似地均擎,恆常關顧任一眾生。 吾人的念頭眾多且複雜,一彈指間有九百個生滅。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般若空性與禪修

修習念佛法門能否得到利益,全憑信願之有無。 「信」為萬善之源,「願」為眾善之本,對西方極樂世界有甚深的好樂與期待,願意往生彼剎;對娑婆世界種種穢噁心生厭離,對極樂世界依正二報油然神往。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阿彌陀佛才是吾人真正的大悲慈父,極樂世界才是我等真正的故鄉。

所以願言:縱令佛的報身高妙,亦能令往生者隨念映現於寶樹中,照見了了。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菩薩,若受持讀誦經法,或對他人演說開示,都能得無礙辯才,開啟自他智慧;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這一願意謂:如果我成佛的時候,淨土中的天人形貌顏色悉皆莊嚴清淨,沒有好丑的差異;如果此願不兌現,就不成佛。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如果這個願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 承上世自在王佛的讚許與敕令,法藏比丘深荷佛恩,恭敬稟白,唯願佛陀垂慈聽察,如我於五劫思惟啟立的大願當詳細敘說,願佛慈悲印證。

在這個娑婆世界,許多地方也能接收到世界各地的信息圖像,然而都是有局限的,一則需要電視台、電台發送頻率信號,二則需要電視、收音機等方可接收。 西方淨土卻自在得多,念頭一動,就能在任一地方見到他方剎土的情景,真可以說是一個勝妙智能的世界。 或者說是佛能法界,因為西方淨土全體依報莊嚴與法性相應,與佛的一切種智相應。 諸往生者隨意睹見廣略相即之神妙,生稀有心,增進道業,速成佛果。 比如釋迦牟尼佛住世教化眾生,眾生隨著各自的業力所見到的佛身各有不同。 有的見到百千由旬相好莊嚴的報身佛,有的看到的是丈六八尺的黃面比丘,還有的看佛就像一塊黑炭。

江味農居士這個意思,為什麼叫我們首先要在這個經上奠定根基? 這個經裡面講的是原理原則,這個經上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 真的,看破、放下之後,那一句佛號就得力;看破、放下之後,你要學《彌陀經》一定就學好了,很快就會學好,學什麼都快速。 發心弘法,這是我們四眾弟子都有責任,出家人更不必說,出家人是專門幹這個的,職業的教員,專門幹這個的。 在家人那是兼職,他不是專業,他是兼職,他來護持道場,護持弘法。 在家人有能力,一樣也要行菩薩道出來講經說法,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就有。

六根中前五根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五官,也就是五種器官,意根就是腦部神經系統。 六根碰到六塵時,就產生六識作用,由六識產生六種受,又由六受產生六想,又由六想產生六思,有六思又產六愛。 以一個有情生命來說,色陰就是根,受陰就是六受,想陰就六想,行陰就是六思。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了義大手印祈願文 05 法師法語&學習分享. 4,滿彼事業盡無餘,回歸清淨自在。

上述二願,是阿彌陀佛加被諸往生圓成廣修供養科目而施設。 以佛的果地福德智慧,賜予極樂菩薩,現前修習普賢十大願王,用以成就如來無量功德。 諸往生者,常以種種塗香、燒香、華鬘、瓔珞、飯食、燈明、寶幢、幡蓋、宮殿、寶帳、水陸諸華,一切受用,一一皆成廣大雲海,為作事業故,供養諸如來。 諸往生者修行如是供養時,即作是念:由我獻華鬘,得佛殊勝相,願回此功德,成妙覺華台。 舒光徧照六道眾生,願彼眾生,往生極樂淨土。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法然上人:念佛功德之大,感情成分, 鏡面才有景象的活動。 但是這個鏡面的影像 和外在的景物動的完全一樣,還是一見難曉,這叫修行。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十種大願。此十願是菩薩不可思議之聖德。

行陰也包括各式各樣的心理作用及身口動作。 識陰可分為二種意義,一種是不分別的單純覺知,另一種就是意識作用(腦的功能作用),意識作用包含過去運作的一切記憶,及過去記憶留下來的分種種印象,透過想陰將記憶抽調出來。 也就是類同心理學所說的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等。 用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念頭就有一個意識作用。

下面六願是阿彌陀佛加持令往生者獲得六種神通。 外有佛的相好容顏,內有六種功德,誠於中形於外,方可成辦自利利他之佛事。 這一願意謂: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中的天人,能夠了知自己與他人多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也能知道百千億億諸劫發生的事;如果此願不能兌現,我終不成佛。 這一願意謂:設我成佛的時候,極樂國中的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後,不再墮入三惡道;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劫初時候有一鬼的世界,其鬼國國王的名字叫薜荔哆,所以所有的鬼民也都叫薜荔哆。 鬼者,畏也,虛怯多畏,恆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

動物都奉行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自相殘殺,互相吞啖,怨怨相報,受苦無窮。 淨土叢書有一個小冊子叫《徑中徑又徑》,說了三個徑路,第一個是大乘,第二個是禪宗,第三個是淨土,淨土是徑路當中的徑路,所以稱為徑中徑又徑。 如果緣再要殊勝,走遍全世界一部經,比什麼都強,真的是自利利他。 我跟你們講過,我那個講經筆記裡頭好多次,講了好多次,我年輕時,人家給我算命,活不了四十五歲。 我很相信,我家裡好多代都沒有超過四十五歲,我哪裡可能例外? 這是連甘珠活佛都跟我講過,我有聰明智慧,一點福報都沒有,甘珠說的。

一個修行人朝夕都要以眾生為念,想利益眾生、幫助眾生,煩惱會比較少。 一、你要每天反省,有沒有對不起別人,不要在意別人是否對不起你。 二、你要每天都觀照,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不要責怪別人,沒盡到責任,但求檢討自己。

大願法師法義分享: 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