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任舉例,曾有一名五六十歲的男性患者,在傳統市場工作,每天都在凌晨3、4點起床。 有一天,患者起床後覺得有點不舒服,剛告知家人身體有異樣,馬上就倒地不起。 雖然家人立刻送醫,但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呼吸心跳,急救後仍沒救回來。 [NOWnews今日新聞]何炅在大陸是相當知名的主持人,憑藉流利的口條以及穩健的台風,往往妙語如珠獲得好評,被中國網友稱之為「國民主持人」。 而31日晚間他負責主持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結果在典禮時脫稿發… 民視新聞/黃建宇、陳芷萍 高雄市報導說起火烤兩吃的代表,高雄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以石鍋火鍋起家的50多年老店。
1.暴飲暴食:對於本來就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應該避免暴飲暴食、大魚大肉。 在冬季,一般好好的人吃太多、太撐,又吃更多油的食物,血流會大量增加到消化系統,心臟負荷量忽遽增、忽大忽小的用力幫蒲收縮,容易使心臟感到不舒服,一旦這些心血管液循環不流暢,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的發作。 天冷猝死 黃軒強調,看到家人健康,不代表他身體健康,像是我們都知道,年長者、三高者、愛吸菸、愛喝酒、肥胖者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然而,那些看起來好好的、看起來很健康的身體年輕人也是有5大「非典型」高危險族群的,包含暴飲暴食者、缺乏運動者、酒/飯後泡澡、酒醉者、情緒起伏大者、感冒未癒者。
天冷猝死: 被評「最醜跨年煙火」 台北101:虛心受教但不考慮停辦
而讓全台灣許多地方下雪的霸王級寒流, 當日台北的最低溫是4℃, 比寒流的標準10℃還低許多。 寒流是有定義的,不過每個地方的定義不一樣,例如在台灣 10℃ 就很冷了,但在中國北方,冬天 10℃ 還算是溫暖,所以華北一帶就要降到零度才能稱為寒流。 5.感冒未癒者:千萬不要把感冒當成一件小事,普通的感冒也會同樣在冬天引起猝死,甚至病毒會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或誘發嚴重的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寒流未過,高偉峰提醒,清晨和傍晚是猝死、心臟病發作高峰期,民眾應注意脖子、頭部保暖,從溫暖的被窩出來前應該先披個毯子或穿件外套,降低溫差,泡溫泉也應循序漸進,避免在全身冷冰冰的時候突然跳進滾燙熱水,減輕心臟負擔。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冬天確實是心臟病猝死發生率最高的季節,其中又有兩天特別高,分別是耶誕節和元旦,主要是人們過節時容易情緒興奮,和運動一樣都會讓交感神經興奮起來,導致心臟血流需求突然增加而猝死。 高偉峰說,據研究,跑步等劇烈運動時,猝死發生率是一般人的20倍,若又有三高疾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者,更是危險族群。 圖/台視新聞李建璋表示,冬天的時候血壓會波動很大,所以民眾要量血壓、準時吃血壓的藥,環境最好維持在18到23度之間。 提醒家中若有長輩或獨居的人,最好維持室溫均衡,並做好保暖工作,避免造成撼事。 天冷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氣溫溫差大,身體容易出現狀況,高雄市消防局統計,18日凌晨00時開始至18日晚間6時,共執行18件緊急救護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其中包括13男、5女,年齡最長為96歲,年紀最小的僅17歲,是否與天氣寒冷有關,還有待醫院進一步認定。
天冷猝死: 寒流來襲電暖器出動!他曝「3大NG行為」:嚴重會有釀災危機
另外,根據英國研究指出,不同疾病的患者,室內的安全溫度也不同,肺部疾病者建議室溫21度,心血管疾病者或年長者室溫都是18度,嬰兒房則建議16到20度。 根據過往一則日本研究顯示,在清晨時段氣溫每下降10°C,人體血壓就會上升高「8.2 mmHg」;另一個來自香港的文獻也指稱,每當房間溫度每下降1°C,猝死的機會會升高5.6%。 清晨是猝死的高風險時段,死者往往容易錯過黃金救援期,因其家人此時可能還在熟睡,難以尋求醫療支援加以搶救。 而平安度過寒流之後也不能掉以輕心,李宜恭說,有項台灣自己在2000年到2010的統計發現,台北市冬季氣溫平均是攝氏18度,當氣溫低於攝氏10度過後的2周內,死亡人數升高32%,到第3周還會持續升高。 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氣冷本來就是有很多疾病發作,如果再加上流感、肺炎等感染,心肺疾病惡化出問題的機率都會升高。
- 當寒流籠罩全台,猝死個案頻傳,專家提醒民眾,天冷時在睡覺前,應先把厚外套放在床邊,起床時立刻披上衣服,避免受寒。
- 由於氣溫低再加上溼度高,玉山昨晚突然降下冰霰,但疑因溫度不夠低,15分鐘後即轉為下雨,另雪山、合歡山截至昨晚也僅下雨未降雪。
- 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元旦談話,副總統賴清德表示,「拚經濟、顧民生」,這就是2023年執政團隊的新期許!
- 尤其是夜晚的房間內,能保持在至少「9 小時在 21°C」之下,更是較舒服的環境。
- 4.情緒起伏大者:情緒起伏大者,主要會嚴重影響睡眠。
- NBA美國職籃 球季,台灣時間今天(1月1日)有9場賽事,Yahoo奇摩運動NBA懶人包精選今天賽事精采戰況,以及勇猛時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冬天猝死的核心原因,大致上仍以「劇烈溫差」有關。 溫差過大容易引起血液濃稠、可能導致血液濃稠度增加近60%;且室內溫度若無維持在18-20°C左右,或2間房間的溫差大於5°C,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血管問題,甚至引起猝死。 鄧欣一醫師解說,當溫差大時,人體的血管較容易收縮、痙攣、局部血管壓力升高,可能誘發血管斑塊破裂,導致血管內產生血栓,進而堵住血管,造成心肌梗塞發作。 尤其三高患者、嗜抽菸者與有家族病史者為高風險族群,需特別注意溫差變動與泡湯安全。 此外,林謂文指出,長者、心血管疾病用藥者在起床時可能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出現頭暈而跌倒,建議在床上賴床5到10分鐘,身體適應溫度變化後再起身。 保暖方面,軀幹、頭頸在溫差大時影響最劇烈,若沒保暖也會使猝死風險上升。
天冷猝死: 天冷猝死率大增 醫:患者生前2個部位常忘記保暖
暖爐放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但這種特性也會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 因此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平均。 有些人家中有熱空調機,為了省電費而轉到「微風模式」,這種運轉模式反而會讓電費增加。 要達到設定房內溫度18℃,最佳的空調使用法,就是用「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會比較省電費。 內政部也分享起床4步驟,可以先在被窩裡暖身,賴床一下,確定適應氣溫了再起床,才能嚴防「被冷死」。 內政部最後還打趣地說,「距離冬天結束還有一段時間,如果有人問你怎麼每天都在賴床,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這是為了生命安全』」。
「一小部分人因天冷躲在家中,用暖爐或燒炭取暖,若空間通風不良,也會導致一氧化炭中毒的比例增加。」陳文鍾指出,心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以及久坐不動又不喝水,進而導致肺動脈栓塞等,都是冬天在急診中常見的猝死情形。 早上一聽到鬧鐘就馬上驚醒是許多人的日常,擔心上班遲到,於是匆匆忙忙地下床準備梳洗出門。 然而,這種行為很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讓心臟承受不了。
天冷猝死: 天冷、多吃、少動、少喝水 當心急性心肌梗塞叩門
接著,「缺乏運動者」也是隱性的高危險族群,黃軒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示警,身體運動不足是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若想養成足夠的運動量,成年人每周運動時間得累積150分鐘;兒童則是60分鐘。 黃軒在FB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美國有一項研究回顧平均年齡在36歲猝死的驗屍報告,發現他們80%有冠狀動脈狹窄,且猝死容易發生在18至59歲的人群,其中18至39歲的佔總數的43%,40至59歲的佔39%。 而寒流導致的氣溫驟降,除了會反應在當下的猝死人數上,在溫度逐間回溫後,也會有所謂:回溫隱憂的延遲效應,亦即在寒流過後的 2~3 週內,會陸續有因寒流而誘發病症,嚴重可能造成死亡案例。 黃軒提醒,其實這些「隱藏式」的高危險族群,尤其是正在壯年時期,才是真正的最令人不能接受他們會猝死,或具體説不良日常生活,決定了這好好的年輕人,會不會容易猝死,而這些年齡階層的猝死,是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哀痛不已。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美國一項研究在回顧調查平均年齡在36歲猝死的驗屍報告時,發現80%有冠狀動脈狹窄,且猝死容易發生在18至59歲的人群,其中18至39歲的佔總數的43%、40到59歲佔39%。 心臟疾病長期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2名,隨著天氣變化增大的季節到來,猝死的案例更是層出不窮。
因此需要多喝水,稀釋血液粘度,並透過尿液及時排出毒素。 「我們很常遇到患者是在室內、室外走動時而發病」,他說。 尤其是剛吃完麻辣火鍋、羊肉爐等鍋物的人,到戶外保暖要做足。 NBA美國職籃 球季,台灣時間今天(1月1日)有9場賽事,Yahoo奇摩運動NBA懶人包精選今天賽事精采戰況,以及勇猛時刻。
天冷猝死: 台灣今年南北雨量差異大 南部3氣象站創30年以來新低
美國研究指出,回顧調查平均年齡在36歲猝死的驗屍報告,發現他們80%有冠狀動脈狹窄,且猝死容易發生在18至59歲的人群,其中18至39歲的佔總數的43%,40至59歲的佔39%。 冬天預防天冷猝死第4招是離開棉被前為自己加一件衣服,可以在睡前先準備小外套、小披巾在身邊,睡醒時可以馬上使用,幫助身體保暖。 長榮航空企業工會顧問周聖凱表示,長榮航說不是第一次發生這個狀況,而他們的勞… 1、「保持室內暖度」:早晚溫差大,保持室內溫度可以避免血管收縮;另外睡前也可以在棉被外多加件毯子,鎖住熱度。
- 綜藝大姐大白冰冰跨年夜(31日)花蓮開唱,一連演出多首歌曲,包含宇多田光的經典神曲〈first love〉,成功掀起網友熱議。
- 但可怕的是,許多心肌梗塞病患在事發之前並沒有心絞痛的症狀,造成措手不及的意外。
- 談及兩岸關係,蔡英文在談話中呼籲北京當局,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只有對話、合作,共同以促進區域的穩定發展為目標,才能讓更多人得到穩定和幸福。
- 「你看到家人健康,不代表他身體健康。」黃軒指出,典型的心血管疾病5大高危險族群為「長者、三高者、愛抽烟、愛喝酒、肥胖者」,不過看似健康的年輕人,也有5大非典型高危險族群。
- 新竹市長高虹安上任後持續走訪市府各局處,30日至勞工處聆聽業務工作報告,高虹安也特別關心青年參與公共事務議題,勞工處明年也將新增青年創新職涯嘉年華、新竹市新世代青年創新論壇等4項計畫,目前預算皆已通過。
- 我們的暖爐放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但這種特性也會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
寒流持續發威發威,雪山圈谷積雪昨累積超過八十公分,美麗雪景,宛如北國世界。 氣象局表示,冷空氣威力在前天中午就探底,接下來… 寒流來氣溫急降,有些長者的身體受不了,昨天上午8點到今天上午,縣消防局護送24件非創傷送醫,大多屬於生病或身體不適,其中有4件在消防人員抵達時,當事人已無心跳呼吸。 天冷猝死 高偉峰也呼籲,若運動時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除了要立刻停止運動,據臨床觀察,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抵達醫院前就已回天乏術,千萬別自己開車或搭家人的車,務必打119由救護車協助就醫。 醫學會跟陽明大學合作的研究進一步分析,10名健康年輕男性在16℃較冷環境下,血壓升高到約130mmHg,相比23℃環境的120mmHg,兩種環境血壓相差約10單位。 一陣冷風吹來,母親趕緊幫女兒戴上毛帽、調整圍巾,天氣冷颼颼,全台凍番薯,猝死案件頻傳,光台北市和桃園市死亡個案破雙位數,新北、基隆也都陸續傳出死亡事件,彰化縣至少4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光這2天已經破百人到院前失去心跳意識。
天冷猝死: 運動時間要挑 應避開凌晨天冷時段
美國有研究指出,不只是心因性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因為溫差大於5°C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 根據英國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1度,未來2個星期及1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分別增加1.5%及2%。 溫差大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血壓也容易因此升高,引發心臟病或中風。 溫差變化大,是主要導致猝死的原因,尤其對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是大大提高猝死、中風的風險,因此寒流來襲注意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
當室溫一直冷,除了剛才説的,身體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會使人的身體血管收縮,還有你的血管內血液濃稠度增加了。 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元旦談話,副總統賴清德表示,「拚經濟、顧民生」,這就是2023年執政團隊的新期許! 執政團隊提出的這七項方案,希望可以針對各行各業的民眾,提供基本民生問題更到位的支持,也要協助國內企業一起跟上國際產業轉型的腳步,並且在後疫情時代重啟國門之際,加速恢復觀光業的生機。 最後則是「感冒未癒者」,黃軒直言:「普通的感冒也會在冬天引發猝死」,若病毒侵犯心肌,恐導致心肌炎、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後果,若在感冒當下或1至3周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手脚浮腫或暈厥的狀況,務必即刻就醫。 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運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 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缺乏運動有關,這只是僅次於高血壓(13%)、吸菸(9%)和高血糖(6%)之後而已。
天冷猝死: 天冷猝死並非老人專利!專家教你6招預防方法,這些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王宗道特別提醒,在天氣冷如果有特定症狀的族群,更要特別注意,例如只要一活動就喘不過去、胸悶,或是心悸,但休息一陣子就會舒緩,這樣的族群可能是心血管有些狀況,但由於症狀輕微而輕忽,但如果突然遇到天氣變化,就可能會成為猝死的高危險族群。 林謂文指出,尤其是室內猝死,研究顯示到醫院的猝死患者很多是在室內死亡,室外反而少,顛覆過去的觀念。 天冷猝死 因此建議一早起床不要馬上起身接觸冷空氣,先在被窩中暖身預熱,高風險族群建議放衣服在身邊,起床前穿上。
最保險的方式就是給自己留一點起床的緩衝時間,慢慢起身、下床前先暖身讓身體熱起來。 對於本來就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都應該避免暴飲暴食,大魚大肉。 在冬季,一般人吃太多,吃太撐,又吃更多油的食物,血流會大量增加到消化系統,心臟負荷量忽然劇增、忽大忽小的用力幫蒲收縮,容易使心臟感到不舒服,一旦這些心血管液循環不流暢,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的發作。 黃軒也提醒,雖然大家都知道,年長者、三高者、愛抽烟、愛喝酒、肥胖者是「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然而,那些看起來好好的、身體很健康的年輕人也是有5大「非典型」高危險族群的,包含暴飲暴食者、缺乏運動者、酒/飯後泡澡、酒醉者、情緒起伏大者、感冒未癒者。
天冷猝死: 天冷猝死? 宜蘭2長者睡夢中、1人泡湯時走了
縣消防局呼籲,寒流期間務必要做好保暖,注意家中長者及小孩身體狀況,尤其心血管及慢性疾病患者應注意個人保暖,並請民眾注意用火及用電,留意熱水器使用安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高以翔猝死震驚兩岸,據傳當時來賓們在半夜氣溫僅9度的情況下劇烈運動、跑步,導致高以翔身體超過負荷,當場倒地。 而每當寒流來襲時,台灣也總是會出現猝死案例,6個保暖措施一定要注意,其中更有2個部位需要保暖。
今年入冬首波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驟降,各縣市消防局這兩天接獲疑因天冷導致的非創傷性救護逾百起,共有99位民眾疑因不耐低溫猝死。 由於氣溫低再加上溼度高,玉山昨晚突然降下冰霰,但疑因溫度不夠低,15分鐘後即轉為下雨,另雪山、合歡山截至昨晚也僅下雨未降雪。 近來寒流來襲,各地氣溫直直降,全台民眾猝死個案頻傳,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以前大家都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大多數發生在有年紀(60歲以上)的人,但其實天冷了,年輕人也易猝死,包含暴飲暴食者、缺乏運動者、酒/飯後泡澡者、情緒起伏大者及感冒未癒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中心副主任黃軒對此也提醒「天冷了,年輕人也易猝死」,以前大家都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大多數發生在有年紀(60歲以上)的人,但現在那些所謂的年輕人也會因為心肌梗塞而在冬天猝死。
冬天時盡量少吃火鍋,如不可避免,就不要喝湯、少沾醬料,並且少食用內臟、魚卵、蛋黃類食物,以天然食材為主。 另外,運動後也要留意保暖,可多帶外套,推薦有附帽子的外套或穿連帽T恤,來保暖頭部。 運動期間,感到熱了可以先脫下衣物,但等運動結束,進行收操時,要先擦汗、穿上外套。 例如,原本爬一層樓梯不會喘的人,卻突然開始變得上氣不接下氣、呼吸不順暢。 [NOWnews今日新聞]台鋼雄鷹今年球季即將加入二軍戰局,教練團籌組持續進行,投、打兩部門除原有的蕭任汶、路易士兩名教練之外,球團再力邀横田久則及蔡昱詳兩位教練加入,厚植教練團深度。 [NOWnews今日新聞]桃園永豐雲豹職業籃球隊與AccuHit愛酷智能科技攜手合作,在迎接2023年歡樂時刻隆重推出專屬濾鏡「豹瘋跳舞機」,邀請球迷前往雲豹Instagram官方帳號參與「玩濾鏡豹大…
天冷猝死: 不滿年終1個月!長榮航勤「員工怒罷工」
國外研究發現,冬天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 SIDS),故建議嬰兒房最好在冬天,能保持在16-20°C左右。 天冷會加強利尿作用、讓人頻跑廁所,這不是「水喝太多」的訊號,反而是人體缺水的訊號。 因為冬天雖然少流汗,但是人體發熱,皮膚蒸發流失的水更多,缺水會讓血管塌陷、容易阻塞,如果吃太鹹會讓體液積在組織、血管更乾枯。 如果怕一直跑廁所,建議水壺、水瓶放手邊,隨時喝2、3口,慢慢補水,就不容易讓人急著上廁所。 王宗道提醒,民眾若出現一運動就胸悶、透不過氣,一休息就好轉,代表心臟血管可能已經出問題,若又有心悸、抽菸或三高疾病病史者,更要提高警覺,千萬別勉強運動,並儘速就醫。
【時報-台北電】今年入冬首波寒流來襲,全台氣溫驟降,各縣市消防局這兩天接獲疑因天冷導致的非創傷性救護逾百起,共有99位民眾疑因不耐低溫猝死。 由於氣溫低再加上溼度高,玉山昨晚突然降下冰霰,但疑因溫度不夠低,15分鐘後即轉為下雨,另雪山、合歡山截至昨晚僅下雨未降雪。 雖然水氣逐漸減少,但各地3000公尺以上高山及北部2000公尺以上高山,今日仍可能降雪。 冬天預防天冷猝死第3招是睡醒的時候「喝一杯溫熱開水」,賴床時可以稍微先在棉被裡活動身體、伸展一下,然後喝杯熱水暖暖身,幫助身體暖活起來,適應溫度差。 此外,內政部也分享,因為早晚溫差比較大,保持室內溫度可以避免血管收縮。
天冷猝死: 民眾網
黃建龍醫師則提醒,民眾若要早起,必須確實做好保暖措施再起床。 入冬後最強寒流報到,全台氣溫驟降,今(20)日各地頻傳猝死事件。 心臟科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高危險因子較多的民眾,以及有胸悶、心悸等症狀的族群,都可能有猝死機率,應平時就要養成量血壓習慣,若出現其他症狀要趕緊就醫,最重要是天冷時一定要做好保暖,以防身體突遇危機。 黃軒醫師也給予各族群保暖建議,如心血管疾病患者、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建議房間溫度保持在18°以上,能夠將猝死風險降至最低;唯獨肺部疾病患(如慢性肺阻塞),處於21°C左右的環境至少9小時,其呼吸症狀較不易發作。 新手爸媽則要注意,冬天較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 SIDS),故建議嬰兒房保持在16-20°C左右。 週末低溫將下探至8°C,寒流來襲是否會導致「猝死」風險增加?
天冷猝死: 健康醫療網
王宗道建議,有上述症狀的患者,如果突然發作頻率加大,例如一天出現2、3次,或是出現冒冷汗、噁心以及想吐等其他症狀,就是身體發出警訊,強烈建議要盡速就醫。 內政部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上個週末清晨,路上不斷傳來救護車出勤的警報聲,根據統計,短短2天,全台就有破百人送醫前失去呼吸心跳,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天冷猝死」。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跨年活動是全球矚目的盛事,廣為人知的「水晶球降落儀式」,將於整點下墜來象徵新的一年到來,接著就會贏來五彩碎紙與煙火齊放表演,熱鬧迎接2023年。 天冷猝死 台北市長蔣萬安一早出席總統府元旦升旗典禮與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同台,但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則以參加「元旦健走」活動為由,改派民眾黨中央委員代表出席。 有趣的是,蔣萬安與柯文哲兩人會一起參加由希望基金會創辦人紀政在花博公園舉辦的「2023元旦健走」活動。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可說是全球最有權威的新聞媒體之一,12月31日在報導全球跨年系列時,卻疑似出現了相當荒唐的錯誤,…
機車騎士可穿上雨衣,戴上手套、全罩式安全帽,減少雨水接觸皮膚,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研究統計顯示,被送至醫院急診的猝死個案大都在室內發病,在室外活動的反而較少,且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猝死時間以清晨溫度較低時段居多。 「心因性猝死」患者大約2/3是過去曾經出現過症狀但沒有警覺的人,或者是從來沒有出現任何症狀者。
要規律作息:冬天節日特別多,從聖誕節到跨年、春節,常常導致作息不規律,飲食大魚大肉,因此很容易誘發心臟病。 「心因性猝死」是指由心臟疾病所造成突然、無法預期的死亡,多半是由心肌梗塞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所致。 但可怕的是,許多心肌梗塞病患在事發之前並沒有心絞痛的症狀,造成措手不及的意外。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